中文(简体)
设为首页 网站后台
医疗器械页头.jpg
新闻中心
 
 当前位置: 首页>新闻中心>广东投150亿元建设50家高水平医院

 ●“广东高水平医院建设”分两期,共遴选建设50家高水平医院,每家获省财政支持3亿元,共150亿元。

  ●建设的50家高水平医院中,有17家在广州。

  自2018年来,“广东高水平医院建设”已成广东人耳熟能详的说法。30家医院,每家每年各给1亿元,到底建设成什么样了?

  4月9日,省卫健委举行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新闻发布会。省卫健委党组书记、主任段宇飞介绍,高水平医院建设至今已有3年多,目前全省分2期共遴选建设50家高水平医院,每家获省财政支持3亿元,共150亿元。

  建设项目获得了国家的大力支持,2019年9月,国家卫生健康委与省政府签订协议,共建1个国家医学中心、1个综合类的区域医疗中心和6个专科类的区域医疗中心。2020年,国家呼吸医学中心、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相继落户广东。

  段宇飞介绍,第1期30家高水平医院在六大任务上建设成果凸显,“新突破”多多,包括:

  广东在2019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,整体排名跃居全国第4,较2018年提升了7名;全国十强医院,有两家在广东,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、广东省人民医院这两家高水平医院首次获评最高等级A++;有27家医院被评为A以上等级,占全国A以上等级医院的11.4%。

  记者了解到,省人民政府办公厅4月9日印发的《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医院建设发展实施方案》提出,通过在资金上加大投入、在政策上先行先试、在项目上优先安排,广东力争用3-5年时间,基本建成广深医疗高地“双子星”。

  争创20个国家级医疗医学中心

  2021年,在建设第一期30家高水平医院的基础上,广东遴选新增第二期20家医院进入高水平医院建设行列,实现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高水平医院建设全覆盖。

  昨天的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广东50家高水平医院建设的名单。从区域来看,广州市有17家,深圳市有7家,除广州、深圳外珠三角地区8家,粤东西北地区18家。

  这50家高水平医院要建设成什么样?

 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4月9日印发的《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医院建设发展实施方案》,力争到2025年,全省50家高水平医院在临床、科研、综合排名、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。

  争创20个国家级医疗技术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。争取眼科国家医学中心,综合类、心血管、癌症、神经、创伤、口腔、精神、传染病、骨科、妇产、老年医学、中医等专业类别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户广东。新增2个以上国家重点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或分中心。

  重点推动15家综合医院进入全国百强。力争目前考核成绩处于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100-200名之间的区域龙头医院进入绩效考核百强,新增2-3家潜力医院进入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百强。

  在保持呼吸和眼科专科全国第一、31个专科进入全国前十的基础上,推动小儿外科、变态反应等2个以上专科争创全国第一,烧伤、麻醉、急诊医学、康复医学、检验医学等5个以上重点专科进入全国前十。

  每家医院获省财政3亿元支持

  段宇飞介绍,高水平医院建设进行3年多,按最新印发的方案,将对第1期第一批高水平医院的3亿元资金支持政策延续到第二期。即省财政对每家医院支持3亿元,第2期20家医院共获支持60亿元。这些支持资金由医院自主预算管理和使用,重点用于学科专科、科研平台、人才队伍建设、人员待遇保障等。

  高水平医院可按规定自主确定岗位总量,自主设置岗位结构比例,自主设置岗位标准,自主决定聘用人员,自主开展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工作,对高层次人才可实行年薪制、协议、工资制、项目工资等灵活分配方式,所需额度单列管理。允许高水平医院的科研人员参照相关规定开展创新创业。

  按照广东省人才优粤卡实施办法服务标准,对高水平医院高层次人才予以保障,支持高水平医院高层次人才因公出国开展学术交流活动,鼓励高水平医院为高层次人才建立年金制度和购买商业保险。

  段宇飞介绍,对粤东西北地区原来没有高水平医院的市,在第二期高水平医院建设名单里,都布局了1~2家。省卫健委还安排了位列第1期第一批高水平医院名单中的广东省人民医院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、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、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、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等5家排名前列的高水平医院,也就是人们常称的“牛院”,跨区域联动帮扶河源市人民医院、揭阳市人民医院、深汕中心医院、潮州市人民医院、云浮市人民医院。

  第一期成绩单

  ●30家高水平医院共开展前沿医疗技术975项,达到国际、国内首创、先进水平的204项。

  ●30家高水平医院新增科研立项3734项,较建设前提升60.81%。

  ●广东现有国家重点专科116个,省、市级重点专科355个。

  ●30家高水平医院编制省级及以上指南共识共398项,其中国际指南共识58项、国家指南共识321项。

文章来源:新华网